K的獨白_No.1三重奏 文案腳本.Funny 動畫製作.Namling 2004.Flash動畫作品
■ Namling製作小語錄 「K的獨白」是之前工作時的系列動畫作品,這實在不是我的風格呀!製作第一部時,因血腥、陰森的感覺讓我心情大受影響,隨著與文案的溝通及瞭解,越做越有興趣及成就感,我只能說我們的文案很厲害,把上頭想要的膚淺"血腥暴力" 化為深度的人性探討。現在翻起當時所作的動畫來看,這系列是讓我較為滿意且有深度的作品,只可惜...上頭的政策及轉型,我與文案的離去也讓原本六部的K到了第三部就畫下了句點.... ■以下為文案企劃Funny對「K的獨白」所下的註解 詭異童謠喚醒最純真的恐怖遐想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爸爸他吃了我! 妹妹在桌子下撿起了我的骨頭, 包在手帕裡── 將我埋在松樹下, 媽媽殺了我、爸爸吃了我, 兄妹們從桌下撿起我的骨,埋在冰冷的石墓裡。 拿起斧頭,打爸爸四十下~接著換打媽媽四十一下! 《杜松樹的故事---鵝媽媽童謠》 當恐怖以牙牙稚語出現,甜美地叫賣毒蘋果,請各位品嚐這顆巨大而深沉的果實....... 。 K 的獨白第一部「三重奏」剖析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「不是每個人都有適應幸福的本能。」 以善之名所行使的惡行,對邪惡本身是一種侮辱。 男人說,「因為愛才打你」、「因為愛才鎖你」。 言語,成為掩飾惡行的假面;家庭也是,假借幸福的名義,對個人任意標記從屬關係,逐漸的滲透到骨肉、基因、思想、學業...個人的定義,成為某人的小孩;與稱呼為某人的血塊,某人的狗,某人的排泄物沒兩樣。 K的存在是一種概念性的個人主義,極端地界限「自己」。 如果要問為何殺了父母,K必定不是因為任何理由。 對K而言,這是「想」的問題,而不是「必須」的問題。 「殺」本身是一個獨立的存在,並且由一個獨立的行為執行。 沒有任何理由的,不牽涉復仇、無關於道德----邪惡,舉起自身迷霧前行。 真理不可辯,邪惡亦然。 K一定會回答;「殺,是因為想。」「不為了任何事情而殺。」 或許邪惡本身比真理更加超然獨立,不可侵犯;但,同樣難以達成。 在K的故事中,這是第一次---也是最後一次---純粹的殺。 往後的故事裡,為了生存而殺人取命;身為殺手之後,更是為財取命。 這是一個沉淪的故事,個人逐漸消失在人群之中, 隨血而泊,為錢而活,為愛而恨,為了一切而一切。 還記得鵝媽媽童謠帶來的恐怖熱潮嗎? 日籍漫畫家由貴香織里擅長使用的童話恐怖,克莉絲蒂採用的童話殺人模式嗎?此種形式在《神臂》《輝夜姬》《MONSTER》等漫畫一再引用,純真稚語成為恐怖與偵探故事熱愛採用的形式,恐怖越是純真,越令人感到不適。 |